非洲化妆品市场成为待掘金矿

近年来,非洲化妆品市场的需求量正在迅速增长。据美国国务院《国外商业指南》报告,在1996至2000年,南非化妆品和清洁用品年增长率高达65%。
目前,仅南非的化妆品和清洁用品市场容量就有约11.5亿美元,而整个非洲大陆化妆品市场的需求量年增长率也达30%。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余家公司为抢占市场,已相继进军非洲。
发用类产品最受欢迎《国外商业指南》报告中称,非洲人普遍不愿亏待自己的面孔。即使在埃塞俄比亚这样的贫穷国家,大街小巷也不乏浓妆艳抹的时髦女郎,化妆品专卖店、超市化妆品柜台和发廊更是难以计数。
非洲人最喜欢在他们独特的发型上下功夫。非洲人的发质又粗又硬,发型和颜色五花八门,打理起来既花时间又费力气,所用的化妆品也特别多。非洲的化妆品店里,用于洗发、染发、护发、美发的各种油膏和药剂数不胜数。
由于非洲大陆普遍炎热干燥,皮肤容易丧失水分,保湿霜、润肤油、洗澡液和香皂之类的东西都颇受欢迎。非洲人还喜欢涂口红、擦指甲油、洒气味浓烈的香水。而且,与女性相比,非洲男性对化妆品的喜好也毫不逊色。
跨国巨头率先圈地非洲化妆品主要来自进口。由于税收高、利润大,化妆品走私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大多数外国企业已考虑在非洲本地生产化妆品以降低成本。
世界最大的化妆品集团公司---欧莱雅已推出一项计划,要在2015年之前垄断非洲50%的化妆品市场。欧莱雅公司已收购了专为黑人设计护肤用品的SoftSheen和Carson公司,并在美国设立了一家实验室,专门研究非洲人的发质特点,然后在南非推出了具有突破性的护发产品。
目前,该公司几乎占有南非市场份额的一半,并已开始打进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国市场,每年创收2亿美元。今年,欧莱雅已开始扩建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生产厂,还在津巴布韦的免税区内投资了5亿-6.5亿美元。
除法国产品外,美国化妆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也非常高。潘婷、强生等品牌的产品随处可见。
对"中国造"敞开大门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中国化妆品工业在销售额上已居世界第八和亚洲第二位,并已开始拥有一批成熟品牌。由此看来,非洲广阔的市场也为中国化妆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应该看到,目前中国化妆品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还非常低,出口的品种仅限于口红、花露水、香皂、清洁剂之类低值产品,在当地商店里很难看到中国的化妆品。据悉,目前销售到非洲的产品大多是通过小型商家零散地进入非洲。而且,中国化妆品在非洲的宣传也少之又少。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预示着中国企业大有可为。当前,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参加非洲商品交易会、网络推销、在非洲国家媒体上做广告、同已经在非洲立住脚的企业合资等方式,争取进入非洲化妆品市场。
目前,仅南非的化妆品和清洁用品市场容量就有约11.5亿美元,而整个非洲大陆化妆品市场的需求量年增长率也达30%。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余家公司为抢占市场,已相继进军非洲。
发用类产品最受欢迎《国外商业指南》报告中称,非洲人普遍不愿亏待自己的面孔。即使在埃塞俄比亚这样的贫穷国家,大街小巷也不乏浓妆艳抹的时髦女郎,化妆品专卖店、超市化妆品柜台和发廊更是难以计数。
非洲人最喜欢在他们独特的发型上下功夫。非洲人的发质又粗又硬,发型和颜色五花八门,打理起来既花时间又费力气,所用的化妆品也特别多。非洲的化妆品店里,用于洗发、染发、护发、美发的各种油膏和药剂数不胜数。
由于非洲大陆普遍炎热干燥,皮肤容易丧失水分,保湿霜、润肤油、洗澡液和香皂之类的东西都颇受欢迎。非洲人还喜欢涂口红、擦指甲油、洒气味浓烈的香水。而且,与女性相比,非洲男性对化妆品的喜好也毫不逊色。
跨国巨头率先圈地非洲化妆品主要来自进口。由于税收高、利润大,化妆品走私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大多数外国企业已考虑在非洲本地生产化妆品以降低成本。
世界最大的化妆品集团公司---欧莱雅已推出一项计划,要在2015年之前垄断非洲50%的化妆品市场。欧莱雅公司已收购了专为黑人设计护肤用品的SoftSheen和Carson公司,并在美国设立了一家实验室,专门研究非洲人的发质特点,然后在南非推出了具有突破性的护发产品。
目前,该公司几乎占有南非市场份额的一半,并已开始打进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国市场,每年创收2亿美元。今年,欧莱雅已开始扩建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生产厂,还在津巴布韦的免税区内投资了5亿-6.5亿美元。
除法国产品外,美国化妆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也非常高。潘婷、强生等品牌的产品随处可见。
对"中国造"敞开大门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中国化妆品工业在销售额上已居世界第八和亚洲第二位,并已开始拥有一批成熟品牌。由此看来,非洲广阔的市场也为中国化妆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应该看到,目前中国化妆品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还非常低,出口的品种仅限于口红、花露水、香皂、清洁剂之类低值产品,在当地商店里很难看到中国的化妆品。据悉,目前销售到非洲的产品大多是通过小型商家零散地进入非洲。而且,中国化妆品在非洲的宣传也少之又少。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预示着中国企业大有可为。当前,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参加非洲商品交易会、网络推销、在非洲国家媒体上做广告、同已经在非洲立住脚的企业合资等方式,争取进入非洲化妆品市场。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