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妆科技史连载九:唐代仕女美容妆饰

唐代著名的贞观、开元之治,造就了一个较为持久的国泰物阜、衣食丰备的社会。由于宫廷和社会上对美容化妆品需求的提高,医学书籍收录其配方也不断创新。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妇人面药》篇谈到:“面药手膏,衣香藻(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孙氏收录美容方139首,推动了美容学的发展。
唐代妇女化妆顺序表
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孙思邈美容理念的指引下,唐朝的美容手段日趋全面,并出现了专职美容师。随着美容化妆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已经不再单纯地注重美容化妆术了,开始向养颜和调整皮肤生理机能方面发展。一些医家常常以入药的植物和动物的某些组织为原料,按比例配成药,长期使用,收到了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据史料记载,唐代已能安置假眼,《太平御览》载有“唐崔嘏失一目,以珠代之”。又《吴越备史》载:“唐立武选,以击球较其能否,置铁钩于球杖以相击。周宝尝与此选,为铁钩摘一目,睛失……敕赐木睛以代之。”原书注还说,木睛“置目中无所碍,视之如真睛”,可知当时假眼植入术水平已相当高超。
医学家王焘的《外台秘要》、唐代妇产科学家昝殷的《食医心监》、《食疗本草》等都可谓中医药美容的良书。唐朝美容在强调外洗、外敷、外搽美容药剂的同时,开始重视内服丸散膏丹,以及采用食疗、食养及等综合美容方法。#page#
唐代宫廷中使用的面膜以名贵中药提炼,其中有珍珠、白玉、人参等,将其研制成粉,并配以上等藕粉一起调和。这类面膜不但可以使皮肤白嫩光泽而富有弹性,还可以将毛孔深处的污垢及死细胞清除。相传武则天曾炼益母草泽面,皮肤细嫩滋润,到了80多岁,仍保持美丽的容貌。她的女儿太平公主曾用桃花粉与乌鸡血调和敷面,其面色红润,皮肤光滑。
唐代女子饰花钿(新疆吐鲁番出土的绢画)
古代的女性都会在脸上画花以作装饰,而这种修饰就即是现今的化妆,就以隋、唐妇女的化妆为例,她们化妆的次序大致如些: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就即是现今的涂胭脂、画口红, 修眉及花钿(额饰,两眉之间的装饰)。
据《朝野佥载》记述,东海人马待封,为唐开元年间的工艺发明家。他“其巧逾于古”,曾为皇后造一梳妆具:“中立镜台,台下两层,皆有门户。(皇)后将栉沐,启镜奁后,台下开门,有木妇人手持巾栉至。(皇)后取已,木人即还。至于面脂、妆粉、眉黛、髻花,应所角物,皆木人执。继至,取毕即还,门户即闭,如是供给皆木人。(皇)后既妆罢,诸门皆阖,乃持去。其妆盒金银彩画,木妇人衣服装饰,穷极精妙焉”。唐代宫廷贵妇的豪华梳妆用具,跃然纸上。#page#
唐代仕女妆容图
从《簪花仕女图》中可以看出,唐代贵妇人对四季服装、发式、美容、首饰是多么讲究。画中人袒胸露臂的衣裳,“近香髻”、“飞仙髻”、“坐愁髻”等发式,“垂珠眉”、“涵烟眉”、“小山眉”等眉目,“石榴娇”、“小红春”、“露珠儿”等唇红,加上桃花粉黛的常在浓艳面容和巍峨美丽的衣冠首饰是何等的时尚。
SPA的渊源与中国有关,中国自有文字记载起,焚香沐浴、因浴而乐的事例就屡见不鲜,而古代宫廷豪华的的花瓣浴、牛奶浴,唐朝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更是生动的写实。唐朝的华清池是最为有名的温泉,《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温泉能去邪气,除疫病,常浴温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矿物质可以治疗皮肤病。杨贵妃在沐浴温泉时,常把桑叶、荨麻等浸入水中,使皮肤滑腻光洁、美若莹冰。
唐代人们开始使用胰子(雏形的肥皂)和澡豆沐浴,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作为“劳保用品”发给官员。杜甫《腊日》中“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即是见证。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少府监。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现故宫博物馆藏有唐代银制花鸟粉盒,非常精美,距今已1000多年,说明当时高级盛装脂粉饰品的容器。#page#
唐朝这段时期的美容特点是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并初具规模,概括了现代美容术的许多基础知识和内容;美容方药在抗老、延长青春和防治粉刺、雀斑、皮肤干燥、毛发衰老、齿黑、肥胖、黑瘦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唐代王焘撰(752年)《外台秘要》记载“升麻、白芷、本、细辛、沉香、寒水石,研右六味,捣筛为散,每朝杨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说明在当时已有洁牙剂。在唐代,还出现了齿科美容,唐《新修本草》中有用银膏补牙齿缺落的记载。
唐代采用的美容中药及美容食物,品种繁多,涉及面广;美容用品的调制已相当讲究,注意到了配基的恰当运用,所采用的配方一般具有黏附功能和营养功能两方面;美容用品及药方的组成和配合,已从秦汉时期的单味药运用或简单的配伍,向多味药的组合、复合的配伍过渡,使美容用品的配方初步体现了方剂学君臣佐使的原则。
唐代美容用品的剂型也不断得到改革和创新,当时常用的美容剂型有面膜、面脂、面膏、口脂及衣香等。《唐书》中记载: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胭脂、鸭蛋粉、头油、香囊此四件物品是中国古代化妆品的套装代表。在民间,人们还把美容药品制成面脂,在喜庆佳节相互馈赠。与面脂同样受到青睐的首推面膜。唐代著名歌妓庞三娘常用薄纱贴面,再将云母等中草药、细粉和蜜拌匀涂于面上,称为“嫩面”。
记者手记:中国美妆科技发展历程展示从古至今中国美妆科技的发展资料、从科技进步角度吸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容化妆驻颜养生经验,挖掘中国独特的具有历史内涵的美妆科技宝库。更多精彩请点击《C2CC中国美妆科技发展史连载》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