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穿越 老上海的美妆记忆

世纪穿越 老上海的美妆记忆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爱美就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那些关于美的趣闻和品牌往事,在今天看来,更因充满回忆而显得弥足珍贵。

  

世纪穿越 老上海的美妆记忆

  在20年代的老上海,据说每个名媛小坤包里,必不可少的三件宝就是一只可以随身携带的瓶装小香水、一支猩红色的唇膏和一块镶嵌着玛瑙的玳瑁镜子,随时保持精致的名媛做派。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历史上的那些经典美妆海报

  1905年 第一瓶全民花露水

  1905年,国人的第一瓶花露水,就是双妹这个牌子在香港建厂的广生行开始生产的,那张由外销画家关蕙农画的广告海报,相信不少爱看老电影的人都有深刻印象。那时候无论是珠光宝气的小姐,还是敢去见情人的时髦女士,都要在身上撒点花露水,或者在手帕上滴上两滴,才显得够体面。

#page#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1913年 第一支睫毛膏源于一场婚礼

  第一支睫毛膏早在1913年就有了!化学家威廉姆斯为准备婚礼的妹妹研制出一款能让眼睛变大的涂膏,类似于 凡士林 制成的浓稠液体。从此以后,睫毛膏迅速成为女人手中的电眼利器。图为60年代 迪奥 Dior彩妆风格的睫毛膏海报。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1916年 开始用全线护肤品保养

  不知道和之前的女权运动有没有关系,女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全方位美丽,Elizabeth Arden率先推出全系列的护肤和彩妆产品,她们开始从爽肤水到乳液,一应俱全地保养自己。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1921年 “梦露的睡衣”诞生

  1921年5月, 香奈儿 坐在她东方风格的公寓里,在调香师Ernest Beaux手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五号香水,她有预感这个味道会变成新一代女性最推崇的味道!果然,它变成了“梦露的睡衣”,变成了一代活色生香的传奇。图为香奈儿海报。#page#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1828年,女人爱上了唇膏

  法国 娇兰 的创始人皮埃尔-弗朗索瓦-帕斯卡·娇兰从英格兰进口了Liquid Bloom of Roses液体玫瑰,当时的人们用它将双唇染成低调的粉红色。几年后,娇兰先生改进了配方,创作出Liquid Rose Extract液体玫瑰浸膏,它“强大的色彩持久力在几次用餐后仍能保持”。这款产品大获成功,一直销售至1958年。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名女人们的美妆往事

  唐瑛:必须讲究

  唐瑛就是当年和陆小曼并称为“南唐北陆”的社交名媛。出自名门的她非常讲究日常用品的高级程度,最爱CHANEL的5号香水以及Dior的口红,手袋必须是LV的,去喝下午茶穿的鞋也要是Ferragamo,自有一番排场。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陆小曼:自然之美

  与唐瑛相比,陆小曼走的算是“清纯路线”了,但那只能说明她喜欢看起来自然的妆容,让自己看起来清秀可爱。其实她在生活上也非常奢华,甚至连做饭用的油也必须是古法小榨的花生油,让自己不容易变胖。而小曼的皮肤是众所周知的好,每天只扑上一点粉,就看起来莹白动人。#page#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张爱玲:时代先锋

  说到旧时的名女人,怎能不提张爱玲?她和好友炎樱简直是那个年代的时尚先锋!她们出门的时候穿着炎樱设计的服饰,每每出街必上报纸头条,而用的东西更是时髦的外销货。张爱玲特别喜欢栀子味儿的香水,还有颜色浓烈的唇膏,因为她肤色很白。要知道,张爱玲的第一笔稿费就是买了一支唇膏!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胡蝶:妆容Icon

  胡蝶在当时红极一时,连一直用国际明星做广告的力士香皂,也找了胡蝶当代言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话题。原因当然是胡蝶独特的面貌非常符合当时传统中国美女的形象,细眉、媚眼,加上两个小酒窝。她的妆容出现在大街上、画报上,女人们都开始学习她画眼妆和眉毛的方式:用比较浓重的线条,拉出长长的眼尾和眉尾。  

世纪穿越 老上海的美妆记忆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旧时的名媛,每天在清晨都会早早起床,穿着昂贵的丝绸睡衣,坐在梳妆台前,开始多姿多彩的一天。那时西洋文化传入中国,穿着旗袍的女士们却烫着洋派的发型,用着欧美的外销货,她们怎么保养自己?她们又在迷恋什么样的香水和唇膏?#page#  

世纪穿越 老上海的美妆记忆
伊丽莎白·雅顿女士的美妆课堂

  时髦女郎都武装到指甲

  我们知道,从红楼梦的时候姑娘们就开始追求“水葱般的指甲”了,但那时也不过是把凤仙花包在布里染红了指甲尖儿。但是从民国开始,摩登的女郎们开始爱上了指甲油,务必每一个细节看起来都楚楚动人。像是早在1920年,就有一种叫做“古德克斯”的美甲水在上海滩流行起来,鲜艳的色泽,让指甲看起来活色生香。甚至不少走在时代尖端的女郎开始裸露脚趾甲!1934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介绍,“当时北平妇女所用进口的美腿化妆品就有数种,什么足甲、足背、足跟、足尖、足心、双腿,无不专对,每瓶价钱不菲,她们花费于此的时间总在1小时以上。”

  永远挽起的发髻

  上海女人从初入社交场合,就开始挽起发髻,每一丝头发都精心打理好,那时常用的无非是兰花油,或者头油,但是经过灵巧的手梳理,就变成了光滑而又矜贵的发型。打开梳妆台上嵌着花纹的木盒,里面肯定装满了细密的头纱,镶着珍珠的发带和带着宝石装饰的压发梳。从开始把浓密的发丝梳开,拢起,挑发饰,给额前的发丝做卷,再到梳出一个如意髻,是一个漫长却浪漫的过程。想想《花样年华》里张曼玉一个个充满旧时韵味的发型,大抵就是这种微妙的精细感了吧。  

世纪穿越 老上海的美妆记忆
大药房相继推出自己的护肤产品

  不可或缺的香水情结

  在上海的十里洋场,有一句老话:“如果一个女人走过你身边没有香味,这就不是上海女人。”每天到了晚上,穿戴时髦去看歌剧或者派对的名媛和太太们,精细补粉后的最后一步,一定是喷上先生刚刚从国外捎回来的香水才算完妆。细数那时候最爱的牌子,已经是香奈儿、 夜巴黎 这样的大牌子。而那时张爱玲的小说里,也多次提到栀子花味的香水,像是王佳芝就在咖啡馆里细细涂抹过这瓶。而不少摩登女郎依然对花露水情有独钟,那时的花露水也算是“洋气货”,不少女士觉得夏天的傍晚涂上花露水去约会,更是有迷人的清爽香味…… 

世纪穿越 老上海的美妆记忆
画报美人的装扮变成了当时的时尚指标,上海滩风情万种的名媛贵妇。

  国内大牌上的“海报美人”

  那个年代的国内,也有很多护肤品,化妆品应运而生,像双妹这个牌子就是里面的奢侈线了。双妹的“粉嫩膏”、夜巴黎香水以及 蜜丝佛陀 的唇膏可都是那时衡量一个精致女人的铁标准!单说这个“粉嫩膏”在1915年就在旧金山的世博会上斩获金奖,是当时国内美妆的大事件!而其他的护肤品牌多数是药房制造,品类也非常多,让女性们的选择变得更加开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些品牌上的海报美人,可是当年引领时尚的先锋。她们穿什么衣服,描画怎样的眉眼,烫什么花儿的头,都等于今天的时尚icon!#page#  

穿越十几 记忆中的美妆风范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