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祛斑美白?这些产品大多检测不合格

想要祛斑美白?这些产品大多检测不合格

淘宝网及部分市场出售的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汞超标严重。探针了解到,此次检测的100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样品中,超标率为21%。其中汞含量最大的5个样品中3个来自淘宝网,2个来自北京西单明珠商城。

近日,十家中国民间环保组织(NGO)在北京联合发布了《美白祛斑化妆品汞检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淘宝网及部分市场出售的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汞超标严重。探针了解到,此次检测的100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样品中,超标率为21%。其中汞含量最大的5个样品中3个来自淘宝网,2个来自北京西单明珠商城。

大牌化妆品亦有超标

探针从研究人员处获悉,100个样品按照品牌知名度和价格分为A、B两档。A档34个样品,B档66个样品。 所检测的A档产品共有34个,包括的品牌有:欧菲姿、倩碧、碧欧泉、梦妆、韩束、相宜本草、自然堂、韵颜堂、屈臣氏、金典医圣、百雀羚、玉兰油、九朵云、美加净、李医生、妮维雅、郁美净等,属于中高端产品。B档产品共66个,均为不知名品牌,是低端产品。

研究人员表示,A档有2个超标产品,B档有19个超标产品。此次检测的100份化妆品样品中,有21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21%。这些产品违反了中国关于化妆品汞含量的监管标准。

重金属汞(Hg)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该研究人员称,研究采用的是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简称XRF分析仪)分析,每个样品平均分析三次。 分析完成后得出结果,还会部分超标样品送往第三方实验室检测,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中规定的化学检测方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检测,并计算出化学分析方法与XRF分析仪结果的相关系数。

超标产品中美白产品居多

自然大学研究员潘庆安向探针透露,超标产品包括美白祛斑面霜和相关的美容产品,汞浓度大致在300 -- 42000 ppm区间,最高超标42000多倍。

他表示,早在2012年,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就做过一次类似的调查,发现淘宝网上出售的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汞超标严重。这次针对之前的调查结果做了相关回访。回访调查中发现三年前汞超标的10个产品仍在淘宝上出售,并且这些产品的汞含量依旧超标。其中汞含量最高的化妆品是广州韩国韩姿恋(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大长今美白家族抽色霜”,汞含量是国家标准的42000多倍,即目前最高超标量。韩国韩姿恋(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大清药王嫩肤养颜日霜的汞含量25000mg/kg,广州市娇婷日用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褪变祛斑平皱霜的汞含量是7083mg/kg。潘庆安说,这几样都是在淘宝销售的。

潘庆安称,此次抽样主要针对市场上的美白、祛斑产品以及像饰品店、超市、小商店的化妆品。他强调,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对肾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尤为严重。研究表明,含汞化妆品不仅可以毒害成人,还能够通过使用含汞化妆品的孕妇影响胎儿发育,造成胎儿发育障碍。

探针根据公开资料获悉,汞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在2013年签署的联合国《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简称《水俣公约》)对汞的使用和排放做出明确规定。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球128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包括美国、墨西哥、乌拉圭、吉布提在内的18个国家已经批准了该公约。

潘庆安表示,中国正在酝酿近期批准该公约。一旦50个以上的国家批准公约,该公约即可生效。预计该公约有望在2016年年底之前生效。他指出,《水俣公约》的附件A中列举了将会受到限制的含汞产品。“皮肤美白祛斑肥皂和面霜”以及其他含汞量大于1ppm(百万分之一)的化妆品赫然在列。

不合格产品产地多为广东

他告诉探针,美白或祛斑类化妆品为了达到其效果,常会添加一些诸如汞、铅、砷之类的重金属元素。化妆品中的无机汞会造成肾功能损害、皮疹、皮肤变色、结疤、焦虑、抑郁症、精神疾病、周围神经病变、抗感染能力降低等。

环保组织走访医院、商铺等地方发现,这些汞含量超标的化妆品产地70%是广东,江浙一带也占有部分比例。潘庆安表示,在调查中发现,“超标产品更多是出现在低端产品,这些低端产品在市场中常常是出现在精品店、小商店、美容店,以及网站小店。这表明了低端美白化妆品成为汞超标的重灾区,”潘庆安说。

随后,探针从广州市靓丽堂化妆品有限公司某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化妆品在检测的过程中并未发现有不合格现象,每项指标都是合格的,此前多在淘宝网上出售。她提到,该化妆品(被检测出不合格的一款)是中草药研制,其他指标并未检测出超标,过敏的现象也可能是用户自己是敏感性皮肤所致。

潘庆安提醒用户,“网购化妆品不靠谱,需谨慎。”他建议广大消费者,购买化妆品还要是要去大型的专卖店,不能受低价的诱惑选择不正规的化妆品门店购买。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