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喜参半的OEM美妆代工厂丨供应链时代⑤

忧喜参半的OEM美妆代工厂丨供应链时代⑤

不转型难生存?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与化妆品行业相关,疫情直接影响了实体店,进而到品牌商的迷茫,代理商的尴尬,服务商的清冷,供应链的无力,但无论是大众亦或是他们自己,好像都忽略了默默承受更大压力的化妆品OEM生产企业。

或许是相较而言,它们还不够格发声抱怨,但其实如履薄冰的OEM既需要有浴火重生的勇气,也要有刮骨疗伤的方法。

从前是被捧在手尖的OEM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化妆品OEM企业的原料品质和技术工艺不断提升,与莹特丽、科诗美丝等国际化妆品代工集团相比,国内化妆品OEM企业的售价也普遍更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因此许多下游品牌商客户已经逐渐从这一类国际龙头代工企业转而选择国内企业进行OEM生产,以获得更为贴近本土市场的产品设计以及更高的产品性价比。

首先,了解下化妆品OEM的概念,通俗地讲化妆品OEM就是贴牌,即产品有市场需求、有销售渠道的企业,因为生产能力不足或者没有生产能力,为了增加产量,扩大销量,降低新上生产线的风险,抢占市场的空间,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其它专业厂家生产产品后,全部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模式即为OEM。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约有2万个化妆品品牌,但只有大约5000家企业具有生产能力。换言之,并非每个化妆品品牌都拥有自家的制造工厂,而这也是国内化妆品OEM企业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而关于OEM的发展历程,则应当追溯到1999年,化妆品行业市场初期兴起时。

在1999年-2005年期间,随着国人的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国际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化妆品市场迎来了第一波红利生长期,由此,不少外资企业、台商港商凭借先进管理经验,在中国市场建立工厂,生产国际大单。

而后中国市场需求的不断激增,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冒出尖,他们又纷纷找到有大品牌背书的工厂做货,外资工厂越做越大。市场需求和利益下自然也催生出的不少国内小作坊生产工厂,而它们同样被不断推动升级。

很多小作坊一直在悄无声息生长,安全生产规范和化妆品生产资质许可证,不言而喻。再到2005年-2010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环境仍前景大好,于是小作坊逐步发展成微型企业、中型企业。包括2010年-2012年,电商发展迅猛,淘系化妆品品牌的订单需求,以及2012年-2014年的美容院线等线下订单都给这些OEM企业不小的市场红利。

眼看着入局的OEM企业不断增加,市场鱼龙混杂,即将出现“狼多肉少”局面,2015年国家对所有生产化妆品企业的资质重新审批,并且要求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两证合一”。

此项政策颁布后,2016年全国仅有3000多家化妆品企业通过,要知道当年仅广东省就有3000多家化妆品企业,而通过了审核的企业,它们技术先进、管理完善、设备精良,自然成为了化妆品市场的“大牌”生产企业。

在中国化妆品市场需求没有减少,生产工厂却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政策又产生了红利,恰巧,适逢国内微商大军袭来,微商品牌大多没有自家的生产工厂,不得不寻求代加工,随着微商的逐步成熟,双方相互成就,进一步促进了化妆品OEM的成长壮大。

一直到近些年来,线上社交平台、短视频、直播火爆,化妆品市场节奏变化加快,产品需求样式更新迅速,工厂订单需求偏向于新奇成分、展示化外观等,例如泡泡面膜、分层卸妆水。

在此阶段,不少有实力的工厂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出现有的工厂转型做品牌,有些则提高关键产能设备、减少人工成本,有些则拓展业务,从传统向互联网发展,从国内市场转国外市场……归结一句话,不转型难生存。

其实这是OEM企业最难的一条路,但也是健康的一条路,只有专注科研实力升级,对于企业和化妆品行业才是良性发展。

今生OEM:忧喜参半

2019年称得上是OEM企业转型发展较快的一年,但2020年就算是整个化妆品行业最难熬的一年,包括OEM企业。

对于化妆品OEM企业来说,2020年春节假期显得格外漫长,化妆品市场营销场地洗牌式转移,消杀产品的疯狂加单,几乎也都让OEM工厂几乎失去了开口说话的勇气。

据了解,在化妆品的OEM环节,产品设计和经销方在经营过程中利润丰厚,而OEM制造方所处地位相对处于不利,利润有限。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行业化妆品OEM销售额只有448亿元,中国化妆品OEM市场在全球整体的市场汇总只占26.39%,就好比“喝汤”,在化妆品行业,有人在“啃骨头”,也有人在“吃肉”,但绝大部分做化妆品OEM的企业就处在喝汤状态。

“喝汤”毕竟不是长久发展之计,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发展日趋成熟,许多OEM企业逐渐向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ODM发展,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有些取得了ISO9000标准的认证,实行GMP管理,并从欧美、日韩等国际聘请研发团队和顾问,研发自有配方及技术,如此一来,既可以获得更高利润,也可以在产业链有着更多的话语权。

而有的化妆品OEM厂家建设之初就瞄准了代加工业务,并把OEM为主营方向,在此之中,今年的全民直播热,让原先做品牌及营销的企业转投OEM,加大此环节投入。

与此同时,代加工工厂却趋向转型OBM。如,此前韩国科玛旗下无锡科玛及北京科玛参展CBE提出的“yes!your name”的概念,而仪玳今年也在逐步布局OBM。

此前,C2CC记者曾专访仪玳,据负责人透露,仪玳今年设计的网红爆品,通常以自有创意为主,结合当下爆品流行元素和整体流行趋势,目前,仪玳工厂自主生产设计的一款卸妆干巾,已有众多品牌订购并通过网红渠道销售。

实际上,早在疫情前,就已有不少以OEM、ODM为主的化妆品代工厂都开展了OBM业务,而OBM即是自有品牌生产,指的是生产商建立自有品牌,并以此品牌行销市场的一种做法。

如,为云南白药、舒克等品牌代工的倍加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自有品牌倍加洁,曾在2012年2月入驻天猫,以直销模式销售产品,此外,科丝美诗也于2017年分别在天猫和京东开设旗舰店,直接服务消费者。

但对于苏州蓓希颜,其则表示不会考虑OBM业务。蓓希颜认为,能够布局OBM模式的代工厂大都为上市公司,它们有着长时间的行业沉淀和企业的全球化工厂布局优势,能够迎合中国市场的进口品需求,而对于中国本土供应链企业而言,品牌营销和消费者教育都是其短板。

无独有偶,某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一家代工厂开展OBM业务,自己将不会考虑与其合作。“工厂自己做品牌,其实是和客户形成了竞争关系,并且代工厂对于客户的产品都是知根知底,而客户品牌却了解不多,对于品牌而言,有着一定的风险。”

END:的确相比于品牌、代理商、渠道,代工厂在这次疫情中似乎不够格出声,但从早些年的顺风顺水,一路高走,到近些年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不高等原因,疫情下,以往活得好的OEM企业一如既往,但对于行业而言,其他多数OEM企业几乎都转向或发展OBM业务,这当中,不仅意味着美妆代工厂开始朝着品类、产品及服务等多层次的细化进行全面竞争,其实也源于新锐品牌及新型渠道带来的需求变化。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