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AB款?功效违规宣传?逐本被质疑“逐利”

经营合规。
近日,逐本走上风口浪尖。
据消费者爆料,称其在逐本官方旗舰店购入的数十款产品中,高端“墨红”系列疑似用月季净油替代了玫瑰精油进行产品备案及生产经营;
另外“不染茉莉白茶”系列等多款产品,则涉嫌违规添加未收录进《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的植物类、生物技术类新原料,并通过套用目录内已有原料信息的方式完成备案;
此外,部分未取得“妆字号”备案的单方精油香薰产品,在公共平台上打着“具有护肤功效、能育发,调节女性生理问题,可化痰止咳,抗病毒”的旗号进行宣传。
6月23日,该消费者将投诉内容、购买凭证等材料,发至国家药监局受理和举报中心邮箱。目前,相关举报材料已转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
01
从油到有:逐本以卸妆油为支点破局
2016年,投行出身的刘倩菲创立逐本,推出第一代植物调理洁颜油,凭借独特的东方芳疗护肤理念迅速崭露头角。但因国际品牌围堵、市场激烈的竞争,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随后刘倩菲带领团队深耕产品研发,以卸妆油为切入点,精准定位消费者对温和、养肤卸妆产品的需求,通过自研与自控供应链,不断优化产品品质。
2018年11月,产品被李佳琦直播间选中。
2019年,逐本与李佳琦合作34场直播活动。通过直播上脸测评展示直观的卸妆效果,有效推动转化,接着又入驻淘系分销,又有头部KOL在淘宝、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进行种草,实现自上而下的推广。
2021年,逐本完善了洁颜净肤线、护肤线、个护线、香薰线四条产品线。
从2016年创立到2021年,仅用5年时间就从0做到10亿规模,迅速成为新锐品牌。
2023年,逐本解散20万人的微信私域,另辟蹊径地将小红书这一公域平台当作私域运营,打造“清欢节”重构私域逻辑。
据逐本官网和媒体报道,2019年,逐本天猫旗舰店上线后,与李佳琦合作34场,创下单场1分钟卖出5万瓶卸妆油的纪录。
2020年,全网商品交易总额(GMV)超2亿元;2021年,完成A轮、B轮融资;2022年双11期间,全网销售额3.4亿,卸妆油销量近350万支,多次占据天猫卸妆油类目销售第一。
2025年,在小红书“325清欢节”直播,全时段稳居小红书“精细护理榜”第1名,近日618促销期间,逐本居淘宝天猫、抖音平台的卸妆类目第一。
02
10亿级国货陷成分争议,遇信任危机
1、墨红系列:植物名称背后的迷雾
此次风波的导火索,是消费者对逐本高端“墨红”系列产品成分的质疑。
上述爆料人指出,该系列产品宣称使用云南“墨红玫瑰”精油,然而备案成分信息却显示为玫瑰(Rosa rugosa)花油等。
从植物学分类来看,墨红玫瑰实则为月季的一种栽培品种,与传统意义上的玫瑰(如皱叶玫瑰Rosa rugosa)并非同一物种。《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虽收录有月季相关提取物原料,但“墨红”系列产品备案信息中却未见月季(Rosa chinensis)相关成分。这一差异引发了公众对逐本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用月季净油冒充玫瑰精油进行备案和生产经营的质疑。
逐本创始人刘倩菲在紧急回应中称,墨红玫瑰与普通月季花是不同的杂交物种,在芳香物质和有效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墨红玫瑰在化妆品原料成分目录中缺乏专属INCI名,行业内通常以玫瑰花油(Rosa rugosa)进行成分备案,且逐本墨红系列确实添加了玫瑰花油成分。
逐本也发布声明,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其中序号144“墨红花净油”(Rose Crimson Glory fower absolute)与产品中使用的“墨红玫瑰净油”系同一物品,其括号中外文中的“Rose”意为中文“玫瑰”。据此,逐本使用的“墨红玫瑰净油”用“玫瑰”(ROSE)来做宣传并无不当。”
但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消费者的疑虑,植物命名的复杂性与行业备案规则的模糊性,使得消费者在判断产品真实成分时面临困难,也暴露出行业在原料命名与备案规范上的不足。
2、新原料疑云:创新还是违规?
除了墨红系列的成分争议,逐本多款产品还被指疑似非法添加未收录进《原料目录》的植物新原料、生物技术新原料,并套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进行备案生产。
例如,“逐本不染茉莉白茶”系列产品宣称添加“兰科植物(Orchid)提取物”,客服称其来自手参的根部,但《原料目录》中并未收录兰科手参属(Gymnadenia)的任何植物。
此外,多款产品宣传中提及的“植物愈伤组织”,如茉莉花愈伤组织、晚香玉愈伤组织等,在备案信息中却以对应的“植物提取物”呈现,疑似套用已有原料备案,而植物愈伤组织作为生物技术新原料,其安全性与合规性需要严格的审批流程。
刘倩菲对此回应称,茉莉花叶和茉莉花愈伤组织原料在现有目录中无细分精确名称,其原料工艺符合“植物提取物”定义要求,且在提交兰科植物提取物备案时已遵从相关原则并提交补充资料,顺利通过备案。
同样,这一回应也未能完全打消外界对其新原料使用合规性的质疑。随着美妆行业的创新发展,新原料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监管挑战。企业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新原料的使用符合法规要求,监管部门也需进一步完善新原料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与透明度。
03
标签标识之乱与功效宣称之殇
1、标签标识误导:专业术语的混淆
在此次风波中,逐本产品的标签标识内容也受到广泛质疑。爆料人指出,逐本在产品包装标签上对“墨红玫瑰精粹”成分的释义存在错误,将墨红玫瑰(月季品种)与玫瑰(Rosa rugosa)混为一谈。
此外,在“精油”“净油”“提取物”等香精香料行业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逐本也存在混淆现象,误导消费者。例如,“逐本香养生姜净油”以“超临界萃取法”生产,却以“净油”为名备案销售,其内置说明书对“净油”的释义错误,还将“精油”和“净油”错误归类为“单方精油”。
这些标签标识问题不仅反映出逐本在产品管理上的漏洞,也凸显了美妆行业在标签标识规范执行方面的不足。
准确、清晰的标签标识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品牌方应加强对标签标识的审核与管理,确保专业术语使用准确无误,避免因表述不当误导消费者。同时,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标签标识规范的宣传与监督,提高行业整体合规水平。
2、功效宣称越界:“非妆字号”暗示有护肤功效
按照《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广告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逐本的单方香薰精油产品在产品页面和品牌社交账户上宣称具有“焕亮赋颜”“芳香泡浴”等护肤品功效,客服也回应消费者称这些单方精油经过稀释后“可护肤”。刘倩菲在小红书发布的多个精油相关视频中,也多次提到精油产品可用于皮肤,逐本官方小红书账户还科普称精油需用基础油稀释后适用于头发、全身皮肤(不包含口唇、眼部)。
尽管刘倩菲回应称单方精油因产品形态不符合化妆品法规定义,以香薰备案,产品详情页仅提及香气特点和情绪价值,未提及化妆品功效,但此前的宣传行为或许已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品牌在进行产品宣传时,必须明确区分不同产品类型的功效边界,严格遵守法规要求,杜绝违规功效宣称。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功效宣称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04
违规零容忍,建立品牌信任护城河
6月27日,逐本发布声明,称将针对报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自查与整改,并且加强监督管理,以更高标准自我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心、放心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逐本风波并非孤立事件,它同样反映出美妆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成分和功效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品牌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在产品成分、标签标识和功效宣称等方面违规操作。从早期部分品牌夸大美白、祛斑功效,到如今新原料使用不规范、成分与备案不符等问题,美妆行业的合规风险日益凸显。
监管部门对化妆品行业违规行为应采取零容忍态度,进一步加强对化妆品生产、经营、宣传等全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市场秩序。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美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合规审查机制。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宣传推广,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确保产品质量与宣传信息真实、准确、合规。同时,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与功效,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赢得市场竞争。
消费者作为美妆市场的核心,其对品牌的信任是品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促使企业规范经营。此外,消费者的监督与反馈也能推动美妆行业的健康发展,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与服务。
在追求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美妆企业必须坚守合规底线,以诚信赢得消费者信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