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增长困局?又一轻奢品牌入局香水!

求解增长困局?又一轻奢品牌入局香水!

“上有压力、下有挤压”的困境待解。

从意大利百年制帽到法国经典皮具,从高端定制时装到快时尚先锋,不同细分赛道的品牌,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向香水领域,用气味为品牌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这些看似分散的动作,正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在奢侈品市场分化加剧的今天,跨界香水已从营销噱头升级为轻奢品牌争夺增长空间的关键战略。

7月22日,法国轻奢品牌Longchamp(珑骧)与香水巨头Interparfums签署独家授权协议,后者将全面负责Longchamp香水系列的创作、开发、生产及销售。

据悉,尽管首款产品要到2027年才会面世,但覆盖品牌零售点、高端百货、香水专卖店及免税店的多元渠道规划,已展现出其对香水赛道长期价值的信心。

一、珑骧的第二曲线为什么是香水?

要理解珑骧的选择,需先回到其品牌基因的核心。

创立于1948年的珑骧,凭借1993年推出的Le Pliage折叠手袋(俗称饺子包)成为实用主义奢侈品的代名词。这款以轻便、耐用、可负担为标签的手袋,在全球范围内累计销量已突破3000万只,被视为中产阶级的旅行伴侣。

 

但真正让珑骧在中国市场突围的,是其对“轻奢”的精准定位——既区别于LV、爱马仕的高门槛,又避开快时尚的低质感,用设计感、功能性、合理价格填补了细分市场的空白。2023年,珑骧在中国大陆市场业绩暴84%,小红书平台上6亿次的浏览量更助推“玲娜贝尔挂包”成为现象级潮流。

然而,火热表象下暗藏增长隐忧,2024年其全球增速已回落至 20%。

这组数据背后传递出两个关键信号:

其一,消费者对高性价比轻奢产品的需求依旧旺盛;

其二,品牌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引擎,以摆脱对单一品类的依赖。

毕竟,手袋市场的天花板已然显现,头部品牌中手袋 SKU 占比常超 60%,但利润贡献却可能因仿冒品泛滥、产品迭代周期缩短等问题而承压。

珑骧选择香水作为第二曲线,本质上是对品牌情感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拓展。与手袋相比,香水是一种更为隐形的生活方式符号:它不会像手袋那样因频繁使用而出现磨损,却能通过独特的气味在人们的记忆中形成长期绑定;它的使用场景更显私密(无论是日常喷洒,还是在重要场合使用),却能传递出更为细腻的情绪,比如珑骧可能主打的自由旅行、优雅实用等品牌理念;更重要的是,香水具有极高的毛利率,能够为品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消费者对香水的认知正在升级。

据欧睿国际数据,2024年中国香水市场规模达3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其中轻奢香水(单价500-2000元)增速最快,消费者不再盲目追逐大牌,而是更关注品牌调性是否契合自身生活方式。

珑骧选择在2025年入局香水市场,正是精准卡位了中国市场的代际消费转折点。Z世代对“气味社交货币”的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而珑骧的核心用户画像(25-40岁、注重品质与性价比的中产群体)与这一消费群体高度重合,香水自然也就成为了其触达用户第二生活场景的最佳载体。

二、为什么是它?Interparfums的点金术

珑骧选择的合作方Interparfums,同样值得关注。

这家成立于1982年的香水授权公司,看似低调,却手握多个顶级品牌的香水线:Jimmy Choo的「Romy」香水曾创下首年销售50万瓶的纪录;万宝龙的「Legend」系列成为商务人士的隐形名片;蔻驰的香水更被视为轻奢香水的标杆。

2024年,Interparfums销售额达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两点:对细分市场的精准把控与成熟的香水工业化能力

对于珑骧而言,Interparfums的价值远不止代工。

首先,它能帮助珑骧规避香水行业的入门陷阱”。调香需要深厚的经验积累(一款香水的研发通常需要12-18个月,涉及100-300种原料调配),而Interparfums的调香师团队能快速将珑骧的品牌DNA转化为气味语言。

其次,Interparfums的全球分销网络能为珑骧香水提供精准触达的能力。其合作的渠道包括高端百货、香水专卖店、免税店及品牌自有零售点,这与珑骧全渠道覆盖的战略高度契合。

更值得一提的是,Interparfums擅长通过“限量款+季节限定”制造话题,如Jimmy Choo曾推出婚礼系列香水,这能帮助珑骧快速在香水市场中建立话题度,吸引年轻消费者。

而从行业维度来看,Interparfums 的14.5 亿美元年销售额(2024年)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其对香水产业理解的深度体现。它既懂得如何用工业化能力保障品质稳定,又能以细分市场的洞察力捕捉消费需求。这种双轮驱动的能力,正是珑骧突破香水业务边界的关键支撑,它不仅是生产环节的合作伙伴,更是品牌在气味领域的翻译者、市场拓展的导航者。

三、从单品爆款到生活方式轻奢品牌的集体焦虑与破局

珑骧与Interparfums的合作,并非孤例。

2月,意大利百年制帽品牌Borsalino率先破局,与香水授权平台Perfume Street达成合作,推出首款香水黑鸢尾;

3月,意大利高端定制时装品牌Balestra以更温情的姿态加入这一赛道,为庆祝创始人Renato Balestra诞辰一百周年,由其孙女Sofia Bertolli Balestra主导推出Balestra1924香水;

4月,H&M集团旗下快时尚品牌COS则以更系统化的布局切入高端香氛领域,推出首个自有香水系列COS Perfumery,涵盖四款淡香水与四款香薰蜡烛;

7月,运动时尚品牌鬼塚虎在法国巴黎开设全球旗舰店期间,发布品牌首个香水系列——包含四款淡香水的新品,由国际知名调香师马克·巴克斯顿担纲调香,预计将于2025年秋季全球同步上市。

这些动作共同印证着一个趋势:轻奢品牌正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生活方式输出转型,而香水,正成为这场转型的最佳介质。

这一变局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奢侈品市场的结构性变化。贝恩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中,头部品牌(如LVMH、开云)的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而中间层的轻奢品牌面临“上有压力、下有挤压的困境——高端消费者更倾向于投资经典款(如爱马仕铂金包),大众消费者则被快时尚(如ZARA)和美妆(如欧莱雅集团的高端线)分流。在此背景下,寻找差异化的品牌壁垒成为生存关键,而香水恰好击中了这一需求痛点。

尽管香水被视为破局利器,但市场已显现出泡沫化风险。2025年高端香氛赛道出现冰火两重天:在轻奢品牌接连入局的同时,3月以来,香氛领域已有7个知名品牌宣布闭店或停止运营,其中包括LV旗下高定香氛品牌梵诗柯香中国首家精品店、欧莱雅集团旗下高端个护与香水品牌Aesop伊索中国内地首店、国内高端香氛品牌闻献DOCUMENTS杭州首店,而科蒂等国际美妆巨头的香水业务亦出现下滑。

这暴露出三个深层矛盾:

1价值锚点的缺失:部分品牌将香水作为“流量道具”,忽视气味与品牌DNA的关联。

2供应链的脆弱性:香水行业高度依赖原料成本与生产工艺,经济波动下小众香精价格波动可能侵蚀利润。

3、渠道冲突:轻奢品牌线下门店以服饰为主,香水作为高单价单品需要专属体验空间,而多数品牌尚未完成场景重构。

此外,以雅诗兰黛的教训为例,其曾通过“会员制限量发售”维持香水溢价,但过度依赖促销渠道(如免税代购)导致品牌价值稀释。轻奢品牌若仅将香水作为“价格带填充品”,而非真正的文化载体,终将陷入“有爆款无忠诚”的恶性循环。

从气味美学到场景叙事,轻奢品牌的跨界尝试不仅是对生存空间的突围,更是整个行业对消费趋势的精准回应。在奢侈品市场从符号消费向体验消费深度转型的今天,香水早已超越了附属品的定位,它既是品牌价值观的气味载体,更是连接消费者情感需求的隐形桥梁。当Z世代消费者将“体验感”置于物质拥有之上,品牌需要重新思考:香水究竟是流量入口,还是价值观的容器?答案或许藏在两个维度——情感的稀缺性与体验的完整性。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