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珍珠 世界的欧诗漫

始于珍珠之缘,保护文化之根。
初秋的德清,烟雨蒙蒙裹挟一丝凉意,朦胧中仿佛看到漂流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一泊扁舟。2017年9月21日,从遥远的南宋漂流至今的采珠船终于靠岸,满载着珠光璀璨,停泊在烟雨江南里的欧诗漫。
这一天,欧诗漫集团迎来50周年庆典;这一天欧诗漫集团珍珠生物产业园以及欧诗漫珍珠博物馆正式开馆;这一天,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保护暨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仪式,在欧诗漫总部德清正式启动。
始于珍珠之缘,保护文化之根
从南宋叶金扬发明附壳珍珠养殖技术开始,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逐渐走向规模化和成熟化。
1967年,在古代附壳珍珠常规化养殖发源地—德清,欧诗漫集团创始人,当时年仅19岁的沈志荣先生开始了对现代珍珠养殖技术的研究,在继承叶金扬附壳珍珠养殖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先后攻克了人工淡水珍珠养殖三大核心技术:提高珍珠质量技术、三角帆蚌(珍珠蚌)人工繁殖技术和三角帆蚌病毒性蚌瘟病防治技术,为中国现代珍珠的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珍珠之源”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发掘和利用德清珍珠文化系统,德清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德清珍珠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申遗小组,并邀请了业界专家学者对“德清:珍珠之源”这一研究课题召开了论坛。2017年,浙江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被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产业。
依托于德清珍珠养殖这份宝贵的遗产,以欧诗漫为代表的德清珍珠产业已由珍珠养殖扩展到珍珠深加工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培养、延长珍珠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方式,孕育了集养殖、科研、加工、销售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球珍珠产业领军企业欧诗漫,德清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珍珠综合性产业基地。因此,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后,进一步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德清珍珠文化传承、欧诗漫集团未来发展的应有之意。
“农耕文化遗产在今天尤其是非常宝贵,遗产是我们发展的根与魂,我们对过去遗产的保护,是对我们祖先成就的认可,是现代人的宝贵资源,同时是未来的希望。”如李文华院士在现场所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在推动德清珍珠走向世界的同时给予了德清人更加坚实的文化底气,而欧诗漫品牌恰似德清文化底气的最佳展示。
史河寻珠,追梦欧诗漫
随着德清珍珠进军世界的脚步,作为德清珍珠文化申遗的关键部分,欧诗漫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也在欧诗漫五十周年盛典当天正式揭幕。
据欧诗漫集团介绍,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总投资12.6亿元,主要由总部大楼、生产园区、物流园区和生活园区组成。产业园区按照国家AAAA级工业旅游景点和智慧工业园区标准打造,建成包括欧诗漫珍珠博物院、珍珠研究院、珍珠设计院、GMP生产车间和现代物流中心在内的品牌和文化综合统一体。其中,欧诗漫珍珠博物院面积为6200㎡,是以“展示、宣传、推广世界珍珠文化”为核心的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最大专业珍珠博物馆。而欧诗漫珍珠研究院和珍珠设计院面积分别为8000㎡和2500㎡,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综合研发设计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作为欧诗漫集团五十周年庆典重点展示项目以及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核心组成部分,欧诗漫珍珠博物馆无疑最能体现欧诗漫的百年珍珠梦想。
走入欧诗漫珍珠博物馆,天花板上犹如贝壳纹路的顶灯成为欧诗漫珍珠博物馆点题之笔。深入展馆,由三百万颗珍珠打造的珍珠船舰引领着观者的目光,指向悠长深邃的珍珠文化之河。欧诗漫博物馆中的中国古典文化内涵体现也是随处可见:园林式设计处处设窗,处处是景;曲折蜿蜒的格局,将中国圆融的文化内涵和珍珠柔美曲线相结合,为观者创造柳暗花明处又一春的惊喜之感;暖黄色灯光与原木色调相合,透明展柜与地面打造出江南流水的细腻柔美质感。
欧诗漫珍珠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古典美之大成者,更是现代科技的拥趸,核心展区分为六个部分:序厅,起源馆,历史馆,科普馆,企业馆和产品馆。从起源到传承到发扬,利用先进数字化技术和高科技展示手段,向观者全面展示了珍珠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博物馆重点展示了中国德清悠久的珍珠养殖史及对世界珍珠养殖的影响;中国现代人工育珠的发展;现代珍珠规模化养殖奠基人沈志荣的珍珠人生等。
欧诗漫珍珠博物馆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一颗珍珠能够产生的巨大能量,而在此前,珍珠之于现代人的生活除了装饰之外,已远离“文化”二字,更不消说传承。博物馆内收藏丰富的奇珍异宝以及珍珠元素相关的文献、资料、实物等内容,尤其是展馆内占据两大面墙壁的荣誉记录以及专利证书,不仅成为欧诗漫人传承珍珠历史、弘扬珍珠文化的最好见证,同时也成为中国珍珠文化对话世界的窗口。
今天,世界共同见证了欧诗漫珍珠文化的熠熠生辉,而欧诗漫的梦想则是做世界文化向前推移的见证者。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