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X陈可辛《三分钟》中的广告营销策略
情感营销很关键。
2018年2月1日,苹果公司(以下简称“苹果”)联手陈可辛导演,于北京时间20:00发布最新中国春节营销微电影《三分钟》。这部短片以春运列车员的视角,展现她和孩子在站头相聚的“三分钟”。
这部微电影在发布之际,就赚足了噱头,瞬间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引爆刷屏狂潮。按照苹果以往的广告宣传,大多数是凸显娱乐生活和高科技感,选择温情派的陈可辛似乎有点“出格”,但是陈可辛用iPhone X拍摄的《三分钟》却掳获了大量人心。为什么一个营销广告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超高热度和流量,并且被广泛传播?
首先,作为香港最出色的“感动制造专家”之一,陈可辛以《如果·爱》、《亲爱的》等优秀作品进入内地观众的视线,非常擅长触动人心的细腻情感。一位拿奖无数的大导演竟然全程只用一部手机拍出了一个广告,这就是热度来源之一。
其次,苹果本身具备的高流量,一家出新款就要风靡全球的公司,本身就自带庞大粉丝群体。为了更加接近中国消费者,换言之,接地气,从苹果发布的这则广告以中国春节为主题就可见一斑了。
第三则是引导产生情感共鸣,前两者或许是吸引流量的基石,短片最后的升华却将这些流量进行转化。不仅给iPhone X做了宣传,而且深度包装了苹果的企业形象。此前“恋与制作人”发布的一则广告就遭强烈反驳,游戏玩家认为自身形象被丑化,纷纷要求“恋与制作人”团队道歉。想要通过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紧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容易。
借助微电影广告传达品牌价值和理念,从而深化品牌形象,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微电影的情节和主题设定则成了最大难题。
于是,情感营销逐渐成为很多品牌争相效仿的宣传方式,造成抒情导向的微电影、短片大热,现有的一些数据也揭示这一现象的由来。
(图cr:微信团队)
根据2014年12月微信官方数据披露,情感内容最受大众欢迎,文章阅读人数和分享人数都据榜首,不难发现,普罗大众还是会选择阅读最接近现实生活和自我生活的内容。这也就是情感导向内容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各行各业发现这一流量聚集点后,纷纷转变营销战略,尝试打感情牌。美妆领域也不乏敢于尝试的勇者,SK-II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SK-II《她最后去了相亲角》
SK-II的2016年“Change Destiny(改变命运)”系列广告之一《她最后去了相亲角》似乎已经已经变成很遥远的事情了,但是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短片中的背景依旧没有和当下割裂。
这部短片在发布时,瞬间在网络爆炸,公众议论纷纷。很多人认为SK-II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宣传,顺利击中“剩女”之心。“剩女”一词并不讨喜,现代女性对这种意味深长的标签相当排斥,能够站在这一角度去解读现状的品牌,SK-II算得上先驱。
为什么《她最后去了相亲角》能够成为SKII品牌的一枚记忆符号并且实现销售转化?
第一,目标消费群体明确。显然,SK-II并不是以“剩女”为客户群体,而是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现代女性。
第二,话题敏感。广告以“剩女”作为主题,鼓励女性的“独立、自信和美丽”。全片直到末尾才出现SK-II品牌LOGO,减轻广告嫌弃,树立为女性发声的亲切形象。同时,话题切中中国最重要的社会话题和大龄未婚女性群体“痛点”,因为过于敏感,可能招致更多非议。
第三,情感引导,加强品牌形象塑造。SK-II展现了父母和子女的对立面,但最后又让双方站在统一战线,通过亲情和自我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发泪点(即感动点)。消费者在观看后会自发产生站队,如果认同短片传达的价值取向那么就会提升对品牌本身的认可。
尽管饱受争议,但最终证明《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对SK-II的中国销售起到剧烈的刺激作用,据SK-II全球总裁Markus Strobel称,SKII的中国销售在广告推出后的9个月销售暴涨50%;也证实了一部优秀的广告作品绝对具备能够销售转化的巨大潜力。
我们看到国内美妆品牌也开始选择拍摄微电影来提高自身影响力,选择特定主题并进行情感升华,即使影片中不会出现过多的产品画面,但却一样能够通过共鸣达到宣传目的。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