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电商下架D&G,资生堂“接盘”的化妆品线会受影响吗?

多家电商下架D&G,资生堂“接盘”的化妆品线会受影响吗?

怀有敬畏之心,遵守底线。

近日,意大利奢侈品品牌Dolce&Gabbana(杜嘉班纳)辱华事件甚嚣尘上,导火索源自杜嘉班纳新出的一个用中国筷子吃意大利菜的广告视频——《起筷吃饭》。视频中旁白用一种别扭而傲慢的语气指导亚裔模特吃“我们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饼”,被部分网友解读为“D&G的视频有歧视中国文化的嫌疑。”

遭到网友质疑后,D&G第一时间删除了官微的视频,但仍保留其官方Instagram和Facebook账号上,这次事件并没有随着微博上视频删除而戛然而止。亚裔模特 @michaelatranov (Michaela Tranova)在Instagram对D&G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之一的Stefano Gabbana发出质问,反被Stefano一顿狂喷,在对话中他称呼中国为“Country of (shit) ”、“无知肮脏恶臭匪帮”。

视频辱华与否也许在判断上有些个人主观的臆断存在,但Stefano的此番言论确实是辱华无疑了。

事后官方做出的解释是:“D&G的官号和创始人的Instagram账号“被盗”,法务正在紧急调查之中。”

Stefano 随后也表示:“我的账号被盗,现在找回来了,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文化,对发生的事情感到抱歉。”

这一理由与公关令人发笑的同时,也有人评论说感受不到诚意。

艺人方面,迪丽热巴宣布结束与D&G的合作,不再担任品牌大使;章子怡、陈坤、李冰冰、黄晓明、王俊凯、霍思燕、火箭少女等原定参加D&G上海大秀的明星都在微博发声,宣布退出此次D&G时装秀;陈坤以及Vogue中国主编Angelica张宇得到消息后直接返回北京。

电商平台方面,海淘电商平台洋码头宣布下架D&G所有商品,随后天猫,京东、考拉、小红书等多家电商平台也进行了下架处理,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在朋友圈表示,“行动才是态度!洋码头已下架5.8万个DG商品……尊重消费者才是基本的商业道德。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消息,原定于11月21日晚间9时在中国上海举办的意大利时装品牌Dolce&Gabbana “The Great Show”时装秀也已取消。

因一个广告视频引起的“歧视”事件,目前看来,D&G在中国市场凉了。

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形势一路高涨的洪流,D&G在中国市场的前景本是前途光明,他们对社交媒体网红营销玩的是轻车熟路,寻找走秀模特的标准不是专业,而是具有网络影响力,时尚博主gogoboi与陈学冬都曾出现在他们的秀场,品牌还曾签下两位顶级流量代言人王俊凯和迪丽热巴,这正对当下中国消费者的胃口。

实际上,嗜钱如命的D&G在2000年后就大肆扩张产品线,不仅限于服装,也进军了化妆品和香水领域,如今在D&G官网,仍能看到他们的化妆品及香水产品,但化妆品和香水的业务也早早被他们抛售出去。

 2015年,D&G化妆品线年销售额超5亿美元。同年7月,Dolce & Gabbana化妆品业务被宝洁集团连同其他42个品牌出售致科蒂集团 ,但被科蒂集团收入囊中仅六个月后Dolce & Gabbana就与科蒂集团分道扬镳。

在2016年10月1日,资生堂集团“接盘”了D&G的化妆品业务,合作包括品牌旗下的香水、彩妆和护肤品的开发、生产以及分销。

资生堂集团2018 年前三季度(即1~9 月)的财报中,显示集团取得销售额8057.6 亿日元(约合4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2%,排除汇率影响实际增长 14%,营业利润为1014亿日元(约合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3.5%,净利润为 640 亿日元。资生堂方面再次表示高端品牌是主要发力点,7~9月高端品牌的销售额达到去年的2.5倍。此前,2017年资生堂财报中也显示出授权品牌 Dolce & Gabbana的出色表现是推动资生堂集团销售额显著增长的原因之一,期内集团销售近一半增幅,由新收购的Laura Mercier 和Dolce&Gabbana 杜嘉班纳两项业务带来。

与交付给资生堂的化妆品业务不同,D&G自身在奢侈品市场持续增长的潮流下,却不进反退。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其收入,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录得12.9亿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下滑7.1%至1.56亿欧元。在上一财年,该品牌的收入增长9.6%至12.96亿欧元,净利润则暴涨346%,至8000万欧元。

2016年8月,Dolce &Gabbana传出因固定成本飙升将大规模裁员1000人(主要针对品牌位于Legnano的服装工厂、Val d'Arno的饰品作坊以及米兰总部)。

财报反应的是其无数次傲慢又极端的行为产生的后果。

在各大媒体上,D&G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之一的Stefano Gabbana曾多次口出狂言,比如在Instagram上表示Selena Gomez 好丑,diss超模Kate Moss,拉黑《纽约时报》、Vogue Runway在内的多家媒体……

然而并不止创始人疯狂,品牌似乎在底线上也有所缺失,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D&G在中国的实体公司“多喜佳伴纳服饰商业(上海)有限公司”,在2016年和2017曾因质量类问题被罚。其中2017年在生产销售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4.65万。

 

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毫无疑问,D&G这一品牌,因为这一歧视事件的导火线,在中国市场算是“毁”在了自己手里。

而对于生产研发销售都自己操刀的资生堂集团来说,是否继续与化妆品线要求的提成费高达8%至10%、堪称业内最高的品牌提成费用的D&G继续合作,似乎应该也要仔细考量一番。

与此同时,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坚守底线及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品牌的重要性,“怀有敬畏之心”经营品牌,而奢侈品品牌更需如此,希望D&G的事例能对美妆行业,在做产品、事件营销和危机公关等方面有一份警醒。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