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C传媒章章:传统营销打法失灵?开启第二曲线

内容为王。
“不看剧,吃不下饭,不听歌,洗不了澡。”已成为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消费者习惯在变化,品牌的营销方式也在转变,近年来,从高举高打投放电视广告,到尝试网剧综艺的合作,再到社交媒体的一拥而上,美妆行业正经历着消费者迭代的行业变迁。
9月11日,由国内头部媒体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举办的,“日化品牌垂直行业广告圆桌研讨会”于杭州顺利召开,来自浙江广电集团、C2CC传媒、上海菲璞信息科技等近30位广告营销一线相关负责人参加此次会议,探讨新营销时代,广电媒体如何应对互联网渠道营销冲击,创新突围、迭代升级营销方式,以及交流传统日化企业营销方式转变之于媒体营销的影响。
△ C2CC传媒首席内容官 章章
作为分享嘉宾,C2CC传媒首席内容官章章从美妆行业媒体的角度把脉行业现状及诉求,探讨传统日化企业营销方式转变之于媒体发展的影响。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C2CC传媒章章,在C2CC,读懂美业,是我们的solgan。我们总部在金华,目前拥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美妆行业研究传播团队,为宝洁、资生堂、珀莱雅、伽蓝、丸美、环亚等国内外知名日化企业提供战略支持、品牌传播及市场调研等服务。
颠覆,是关键词
近期,我们走访企业与渠道时,他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生意怎么样,好做吗?
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关心,因为信心不足,心中有疑惑。
△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 数据来源:前瞻经济学人APP
△ 数据来源:前瞻经济学人APP
我们看到,中国美妆行业的盘子在不断增长,中国人均化妆品销售额连续多年逐年增长,2018年中国的人均化妆品零售额307.8元,但对比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而95后、Z时代等新生代中国消费者年人均美妆预算又超过了美国、法国。
今年上半年,全国化妆品零售额增长13.2%,达1462亿元。
预计到2022年,国内化妆品行业规模达到5352亿元,复合年均增长8%左右。
几年前,我们业内人士都在说零售寒冬,但真的寒意触底是2018年开始,有的渠道深刻地感受到寒意了。比如CS渠道,从原来34%的市场份额降至20%,消费者不进门店、年轻人更是没有忠诚度,没有客流和复购率,库存难消化……
而电商渠道发展快速,由于传统电商平台获客成本高,一些品牌已进驻到社交电商平台中,比如云集、贝店、蜜芽、微信等私域流量,也通过抖音、快手、淘宝直播等形式转化带货。
在国内市场,不少新锐品牌不同的打法,成为行业黑马。
△ 消费分级时代,最稀缺的是个性化
比如,2016年创立的HFP,以成分、小剂量百元单价吸引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集中投放吸引消费者,2018年销预计10亿。
2017年创立的花西子,以差异化工艺设计种草消费者,得益于与李佳琪等头部KOL合作,在抖音等平台实力种草,2019年天猫618大促中迅速崛起,位列天猫美妆TOP4,增长7580%。
像HFP、花西子这般新锐品牌不在少数,个性化产品、细分功能、高颜值的包装则是小而美品牌快速崛起的趋势。
同时,伽蓝、上美、珀莱雅、玛丽黛佳、卡姿兰等企业投入到社交营销的阵营中,通过个性化的表达,传播到目标受众群。
一方面,一些依赖于传统渠道的品牌,正坐着绿皮火车,抱团取暖,寻找助推器。
另一方面,积极求变的品牌做着新零售的高铁,随时随地购买,快速启动成长,给予消费者便捷的购物体验。
颠覆,正是这些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不仅是小而美的品牌颠覆大品牌,亦是社交媒体正在颠覆传统媒体,新零售正在颠覆大渠道。
品牌传播新方向
现阶段,经济下行的情况,进一步拉大消费两极化,2019年的美妆行业也带来了阵痛和变革,我们对此进行了总结:
第一,大众消费趋于谨慎,广告主信心不足。
当销量不振、库存压货的情况下,品牌想的最多是把钱用到刀刃上。
第二,消费者正在快速迭代,品牌亟需匹配90后、Z世代的需求和痛点。
为了让品牌看起来年轻化,抢占资源,流量明星代言,蹭一波流量,但这种盲目是不以消费者为中心,是没有内在的价值认同的。
第三,传统营销打法“失灵”。
以前的做法是上亿元的央视卫视赞助冠名,高空轰炸,消费者看到有明星代言,就觉得是个牌子,掏钱购买,但如今消费者不看电视了,中国的消费者是世界上最挑剔的消费者,比BA美导还要了解产品功效和成分,所以有的企业纷纷转投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
第四,渠道分流。
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习惯线上购物,形成了从原先品牌—渠道—消费者,转变到现在的品牌——KOL/KOC(电商)—消费者的影响通路。
危机之下,每一次在出现经济结构性变化的时候,都会有新的结构、机会和市场开放,都是换跑道、换结构的机会,我们要做的是顺周期、顺结构的钱。
赖于经济形势与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品牌传播方向已悄然发生改变,更多转向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方向发展。
社交媒体成为触达用户、占领用户心智的有效途径,目前消费者获取美妆产品信息渠道,第一是电商,第二是社交媒体,而其中社交媒体的积极影响,2018年来自凯度的数据报告显示,61%的人认为社交媒体帮助其更好的购物。
此外,目前5亿多中国网民常常观看在线视频的现状,预示着在线视频即将成为产生数字媒体广告预算的主力引擎之一。
中国社交网站(SNS)用户已经超过1.5亿,约1/3的网民都在使用SNS;各大主流互联网媒体纷纷向社交化转型,众多SNS新平台和产品竞相登场。
可以说,谁家抢到了资源和流量,用户就去谁家。
消费者在哪里,品牌就在哪里
无论是渠道的调整,还是传播方式的转变,其根本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制定策略,采取实际行动。
那么,消费者在哪里?
首先,要知晓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哪里。
我们对85后、95后人群每天使用手机app的一个洞察,可以看到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社交、消费、观看视频占据了他们很多碎片化时间,微信、微博、淘宝app是频率最高的,而小红书、抖音、音乐和视频等网站是其次。
说到底,人们“消费”广告的渠道已经完成了平台的转变,据艾瑞的调查数据,78.7%的用户最常看到广告的渠道是手机。
其次,要知晓消费者从何处获取信息。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除了日常的爱优腾(爱奇艺、优酷和腾讯)和芒果TV,知道哔哩哔哩和A站,是通过身边的90后同事的安利,百度搜索答案做了100道题才成为B站的会员,当时也是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初音未来”,这是二次元、追星和鬼畜视频的天堂;
后来又被安利了韩剧TV,所有的韩剧和韩综都能很快的找到,最近又被安利人人视频,其入坑的理由是说可以看最新的美剧、日剧。
所以,这些未来的消费主力,他们一般是从什么平台获取到的信息,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平台收看内容,并能否被种草,这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
最后,要匹配消费者需求。
引领消费者的需求,只有一个不变的做法,就是消费者至上,洞察消费者,无论是接下来Z世代、还是05、10后,都是品牌增长的第一性原理。
在洞察消费者环节,分析购买决策旅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消费者决策旅程”就是客户首次接触直至下单,并享受产品或服务期间与企业互动的过程。
比如,我想知道——我想去——我想做——我想买——我要参与这5个环节,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就是我想知道(如何个性化触达),消费者都通过手机刷屏,不看电视或视频网站了,怎么样去触达到他们,是否可以通过抖音账号安利、微信大V推荐、微博营销、小红书等去吸粉。
传统营销打法失灵,那就打破天花板,转变营销思维,每一个触点都是一个营销机会。
我们初步罗列了下国内外品牌在数字化营销上的投入:
目前,宝洁中国80%营销费用投入到新媒体,SK-II100%的费用投入到新媒体; 雅诗兰黛集团75%的营销费用投向数字渠道; 欧莱雅中国2018年35%业绩来自电商,数字化转型成效显现; 2019上半年,珀莱雅电商渠道营收6.11亿,占比46%。
此外,2019年伽蓝制定了内容为王的社交营销传播策略,“两微一抖小红书,头条美拍知乎B”;上美集团调整了营销策略,大屏倾向于网综网剧,小屏通过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
而在年轻化营销上,我们筛选了部分品牌2019年在综艺热播剧的投放:
自然堂独家冠名腾讯视频真人《我和我的经纪人》,春夏冠名电视综艺湖南卫视音乐类节目《声入人心II》,自然堂水光面膜植入热播剧——《亲爱的,热爱的》。 上美集团旗下一叶子小V脸提拉面膜独家冠名腾讯视频偶像养成节目《明日之子3》;欧诗漫旗下爆品“小白灯”独家冠名湖南卫视新综艺——《我家那闺女》;珀莱雅则冠名浙江卫视综艺《青春环游记》、《遇见你真好》;丸美独家冠名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映前贴片爱奇艺《妻子的浪漫旅行II》……
当下,已经有不少国内外品牌加码数字媒体与社交营销,以及以综艺网剧冠名、鲜肉代言、KOL种草的年轻化营销,进一步占据消费者心智,用更具个性化、私人化的定制与服务触及消费者,实现品牌形象的再塑造与销量的再提升。
总结:
企业像人一样,发展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
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我们看到,当过去的经验不够用了,势必会迎来变革,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提前借用新思维、新渠道、新平台,以内容为核心俘虏用户时间,用价值认同获得黏性,强势启动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
品牌年轻化、营销数字化、品效合一,成为当下企业和品牌的新诉求,以期实现新增长,这其中关键是精准与创新。
精准把握消费需求与关键触点,创新品牌内容与定制服务,实现全方位的升级,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
谢谢大家的聆听!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