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霜为粉,是真正的质地创新?还是又一场营销大戏?

变霜为粉,是真正的质地创新?还是又一场营销大戏?

近期,Tom Ford推出的新质地眼影系列让“霜转粉”成为了众多彩妆爱好者的热议话题,在品牌的宣传中,这种“生巧”质地更贴肤软糯和持久,“触肤由霜转粉”,不过这款产品在受此吸引而购买的消费者中却褒贬不一。

Tom Ford的“霜转粉”眼影盘

从社交平台上的评论上看,大家普遍认可这种质地的顺滑肤感、延展度、以及光泽感,小红书博主“记录每天干了点啥”从制作工艺的角度评价其既不会降低亮片的亮度,也没有烤粉质地的飞粉问题,而且适用于哑光、微珠光、珠光等不同类型的眼影。

但是“不好晕染”、“挑刷子”也是常见的评论,小红书博主“米奇科宁”认为这款眼影在手臂试色上呈现出来的惊艳效果只能通过手指或抓粉力较强的刷子上妆才能实现,但这类刷子太“扎”,对敏感皮肤并不友好,许多消费者也不喜欢用手指上妆。

“霜转粉”眼影的另一个代表品牌是近年在国内知名度越来越高的Natasha Denona,Maybelline也曾在2020年推出过这种质地的眼影笔。

Natasha Denona包含“霜转粉”质地的Retro眼影盘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霜转粉”即是产品本身是湿糯的霜状,但使用在皮肤上呈现粉状,小红书博主“记录每天干了点啥”认为其中的“霜”指的就是眼影中的油分,“转粉”也就是在使用过程中油分挥发,留下粉状物质。

这个概念在化妆品产业中出现已有不短的时间,在之前多用于底妆产品,比如欧莱雅90年代的“霜转粉”(cream-to-powder)粉底,Physicians Formula在2000年初推出的遮瑕,Benefit在2014年推出的腮红等,以及目前仍在销售的M·A·C定制无暇丝绒粉底霜。到今天,这种质地在彩妆新品中依然并不鲜见。2020年,Carolina Herrera推出首个彩妆系列,其中就包括一款“霜转粉”高光,Beautyblender也在去年推出了这样的腮红产品。

Carolina Herrera彩妆系列

在消费者选择已非常丰富的国内美妆市场,彩妆的创新质地成为品牌抓住消费者目光的新手段,在唇妆品类中尤为如此。也许在几年前一个惊艳的口红色号还能带动起品牌的销量,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都有眼界和能力去开发从符合大众期待到针对小众需求的色彩,消费者已经对各种色调、饱和度的唇妆产品见怪不怪,因此质地也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Into You唇泥的成功似乎是为国货品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时间唇露、唇霜、唇纱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完美日记、橘朵、花西子等品牌纷纷入局,国际大牌也抓住时机开始在质地上做文章,L'Oréal Paris和Estée Lauder等都推出了唇霜产品。去年年底,M·A·C在国内发布了全新Ruby红宝石系列,与传统的口红产品发布不同,质地代替色号成为主角,这个系列中包括了经典色号Ruby Woo的六种质地:子弹头、唇泥、尤雾弹、唇釉、唇霜和唇膏。

M·A·C Ruby红宝石系列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赛道,“霜转粉”也成为了品牌的最新试验,去年,在彩妆爱好者中颇有口碑的本土品牌万花镜推出了唇粉霜系列,据品牌介绍,这个新系列采用“霜转粉”质地,在涂抹时质感丝滑,并能即刻转为干爽的粉雾状,使妆效持久。逸仙电商旗下的彩妆品牌Pink Bear推出的粉雾唇釉也采用了“霜转粉”的PinkTouch技术。

万花镜唇粉霜

就创造新鲜感、提高曝光度而言,创新质地引发的大量讨论已经证明这种策略的有效,但具体落实到消费者的使用感受上,这些“新玩具”的差别可能并不那么大,甚至有消费者觉得没什么必要。比如对于“霜转粉”眼影,就有博主认为干粉眼影已经能有较强的综合表现力,而新的质地与之前相比也没有太突出的优点,反而造成了一些麻烦。

因此,质地的花样翻新到底是止于营销噱头,还是能真正为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带来变革,从而为品牌创造新的增长点,仍然考验品牌是否有过硬的产品研发水准以及把握消费者需求,不断自我迭代的能力。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