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锋者•说】⑬邢辉:基础研发+应用研发,深耕功效个护原研领域

【鲜锋者•说】⑬邢辉:基础研发+应用研发,深耕功效个护原研领域

研发需要真正的内卷,而非表面。

人物档案:邢辉,伊瑟奇医药科技·杭州伊瑟奇总经理兼研发总监

药物化学专业出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博士后,十年药物研究学习与工作经历,目前主要从事活性原料的研发以及皮肤相关机理的基础研发工作。

近年来,我国的化妆品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数据显示,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以811亿美元位列第二, 占比达到15.5%,成为全球化妆品消费第二大国。巨大的市场吸引力,让化妆品产业链上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生产企业几乎都在中国设立长远规划,从人员引入、技术交流、科研互动等方面都得到了更多信息和资源,行业整体研究水平在近年有了大幅度提升,消费者的认知也从基础护肤向功效型护肤转变。

这意味着,国货化妆品的机遇来了。如何抓住机遇?提高科研实力是大势所趋。而国货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研发实力差距之一就在于基础研究方面,是以,脚踏实地做好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发,让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方能真正赋能国产化妆品,从而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迎来国货的春天。

于是,在C2CC传媒旗下《鲜锋》栏目推出的《鲜锋者·说》专栏第十三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伊瑟奇医药科技·杭州伊瑟奇总经理兼研发总监邢辉,希望透过他对个护原研领域多年的深耕与洞察,为行业带来更多技术研发层面的思考。

以下为邢辉的自述:

自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至今,化妆品行业的供应链迎来了极大的挑战,研发合作、运输、生产等环节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越困难,越要坚持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越要通过扎实的研发为客户提供安全、温和、有效的皮肤体验。品牌的价值源于客户的认可,这种认可本质上是对产品力的认可,更是对基础研发的认可。在我看来,基础研发是品牌价值和客户忠诚度的核心要素。

科研内卷:加强基础研究&核心原料研发

从研发端来说,我们国家在整个科学领域起步较晚,更多做的是一些fast follow的研究。就化妆品领域来说,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在核心原料的开发,皮肤机理的研究方面与国外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

具体而言,国内相对来说更关注偏应用的研究,在配方端的研究多一些,在原料开发端口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而国际前沿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更关注的是偏基础或应用基础的研究,对机理的研究很深入,新原料的开发也相对前沿。

不过这种差异和差距在近几年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从政府到企业的科研意识觉醒,也就是我们国家越来越关注研发对于产品、企业、品牌的长期价值。而且投入到基础研发当中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很多头部企业。

随着一些国货品牌的逐渐崛起,可以看到各个品牌在研发技术板块不断内卷,但这只是表象。内卷的产品都是成分大比拼、浓度大比拼、功效检测大比拼,大多是昙花一现的产品,还是在较低的维度去竞争。

而未来化妆品研发的核心关注点还是应该落脚于一个底层逻辑:如何正确地、科学地护肤。我们应该以宏观,全局的视角去看待化妆品研发,而不是仅仅拘泥与其中的某一个成分。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皮肤的科学机理,从成分的筛选到体系的搭配都遵循科学逻辑,从而达到科学护肤的目的。

作为一家研发驱动型的企业,伊瑟奇十年来一如既往地将产品研发和品质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全力主攻温和安全可持续的修护产品,也是国内较早探索使用可替代防腐剂的企业。

当时行业中存在滥用护肤品的情况,也存在很多护肤品公司滥用禁用原料的乱像。对于产品的开发,我们对配方中的每一个原料如何甄选搭配都会进行深思和测试。我们团队花了3年多的时间持续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入考察才实现了真正零添加系列的护肤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端,研发投入高达千万。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开发温和安全、可持续平衡皮肤内稳态的修护之“道”的产品(不是简单的抗炎抗敏这种“术”)。这些安全、温和、有效的产品对于问题肌肤护理与母婴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布局基础研究,重点进行一些前瞻性的机理研究,例如表观遗传学在皮肤功能中的作用,挖掘经典炎性通路中的新机制等。在核心原料的研发中,我们重点关注新兴生物技术在原料开发中的应用,例如合成生物学以及人工智能AI在活性物开发中的应用。

功效护肤:重视生物学效应的安全性

纵观当下的功效护肤市场,一是功效护肤品牌不断的市场培育,培养和强化了消费者“功能性护肤”的心智;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导致用户肌肤状况发生变化,其对功效性护肤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消费者对护肤品的需求已从基础的清洁、保湿与防晒,向着更加个性化的细分功效进阶。品牌深耕功效市场的护城河是原料的创新,技术的壁垒,产品力够强。

功效产品由于含有活性功效成分,其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经皮渗透性、靶向精准度以及活性成分的“释放”等因素会极大影响产品的整体效果。所以对于这些因素的考量与研究尤为重要,同时功效越强,越要考虑其生物学效应的安全性。

护肤品企业应从以往的单一强调独家成分与配方,到着重评估单一成分高浓度下的安全性、刺激性风险;并考虑不同成分的协同的作用、在安全性和感官美学中取得平衡。

关于当前功效护肤技术研发与转化呈现趋势,用治病来做比喻的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治病方法:一是基于生理和药理研究,上药观察疗效;二是将人体当作生态系统来看,剔除病因,培养正念。

对伊瑟奇来说,十余年来持续研究的都是功效护肤(上药观察疗效)以及极简配方(剔除不利于脆弱肌肤的因素),产品开发都是基于对生命科学的深刻理解。在我们看来,功效护肤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也不只是一个趋势,而应该是以后的业界常态和研发的基准。

科研转化:打造全产业链精益经营模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品牌开始注重产学研的结合,更甚者已形成了产学研医检等协同生态模式。

我认为,产学研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品牌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提高行业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节约研发成本,反过来也为高校提供科研转化平台。

对于打通技术供应链,我认为品牌方应在两方面着重考虑:一是建立灵活而有效的业务中台,链接研发端与市场端,使得市场消费端口的信息能及时收集反馈到研发端口,有助于开发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二是合理摆正研发在品牌价值中的位置,吸纳专业人才,与技术供应链端能建立协同机制,顺畅对话,正向反馈。

就自身而言,伊瑟奇不只是化妆品企业,我们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原研级别的科研转化平台,通过打造开放与前沿的科研生态以及自建用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医药级中试生产体系,为品牌赋能并成为品牌的基石。

如今,我们已经打造出一个“原研技术-中试生产-品牌矩阵”全产业链精益经营模式。

简单来说,通过研发将前沿科技应用于可开发的产品中,中试生产做到工艺的优化以及生产供应链的保障,品牌矩阵环节则探究实践如何更有效地触达与对话消费者,为其提供价值。当然,整个链条最难点在于三个环节的协同配合。我将其视为伊瑟奇的企业飞轮,前期需要精心打磨,后期顺畅地转起来产生的飞轮效应是惊人的。

中国的化妆品科研领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之前化妆品行业中流量当道,走营销快熟路线的企业居多,不注重积累沉淀,毕竟化妆品领域以前属于低门槛行业,随时都有“搅局者”。

在研发端,大部分的研发者和工程师并不愿意花钱和时间、精力去打磨、去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而用时间和精力开发的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容易在快速变化的市场被淹没,导致好产品难以出圈。一系列新的法规出台后,这个局面会逐渐改善,相信整个行业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良性循环,踏实做技术做研发的企业和品牌将迎来好的时代。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