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配方师的灵魂三问,有答案了

95后配方师的灵魂三问,有答案了

情绪不等于真相2

“护肤品行业那些贻害甚广的智商税产品,什么时候能够沉痛打击。”

“如果检测报告和各种榜单都有问题,那消费者还能相信什么?”

“请各位有可能会改变这个行业的老师们,求求你们去做点实事。”

近日,护肤行业纪录片为了玲飞视频号(以下简称:为了玲飞)中发布了一条“一次得罪 灵魂的拷问”视频,视频记录了一位95后青年研发工程师在某次会议现场质疑台上行业专家,并针对美妆行业“防晒喷雾的使用风险提示”、“补水‘谎言’何时终结”、“防晒检测数据的公平公正”提出灵魂三问。

视频发出后,引发网友热议。截至目前,该视频在微信视频号平台转发、点赞、收藏超10W+,抖音平台获赞56.1W+。不少网友为她的发言感到动容,甚至有网友表示愿意投资这个小姑娘,开发她理想中真正的护肤产品。也有网友表示如此发声不妥,认为这是想出名的手段。

今天,不做动机猜测,回归事件本质——三大灵魂拷问,看看业内人士都是如何回应的。

01

“防晒喷雾的使用风险提示”

增加风险提示、传播正确使用方法

关于第一问,可以追溯至这位95后配方师此前通过“为了玲飞”账号发布的一则“一次警示,误用的防晒喷雾”视频。

通过搜索相关视频,C2CC传媒发现该配方师早在2023年8月就曾指出不少防晒喷雾会添加与防晒无关的推进剂(如丁烷、丙烷),使用时有一定安全隐患。对脸使用极易吸入气体、细微颗粒,严重的会导致哮喘和肺病。并通过引用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相关资料,证明防晒喷雾不被允许直接对面部喷,然而仍有商家通过营销向消费者传达错误使用方式(面部直喷),刺激消费者下单。

视频发布后在抖音平台收获了3000W播放量,该配方师也因此收集到很多消费者误用防晒喷雾引起肺炎的真实案例。她在会上呼吁:“防晒喷雾对脸喷会导致白肺的风险,这样的安全提醒各位前辈能不能推动落实到每一个包装上。甚至现在很多人在做儿童防晒喷雾,去救救这些孩子们吧。”

那么,防晒喷雾本身是否安全?

“防晒喷雾本身是安全的,它只是不应该被吸入呼吸道进入肺部。”资深配方师田甜(化名)表示,防晒喷雾和防晒乳、霜的功效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呈现方式、使用方式不一样。白肺只是不恰当使用防晒喷雾后的个例,大家不要对此产生恐慌。

言安堂合伙人唐胜男在接受C2CC传媒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在科普防晒喷雾的正确使用方法,也认同增加防晒喷雾的使用风险提示。”

第十四章创始人梅鹤祥在他的朋友圈中,具体列出了欧莱雅卡尼尔和雅漾两款专供儿童使用的防晒喷雾上的使用注意事项:“有防止喷射入眼的标识、防止用于有创伤部位的标识、仅外用标识的使用注意事项,却没有专门提示‘防吸入的’的标识。不过,如果在标签上标注‘勿对面部喷涂’、‘勿对眼睛喷射’、‘勿喷于受损皮肤’等警告语,是个不错的建议。特别是在推荐产品时,不要误导消费者正对面部喷射。”

02

“补水‘谎言’何时终结”

补水并非智商税

第二问,“补水”是不是智商税。视频中该95后配方师称,我们给消费者的补水建议,其实是我们行内人都知道的护肤谎言。

“去年**补水这个智商税市场单一年干了400亿。”“**补水这个谎言是我们几代行内人的耻辱,能不能在我们这代人这里结束。”

关于这一话题,社媒平台上也有不少医学博士、成分护肤博士、美妆博主在吐槽“补水”是智商税。他们的核心观点在于:深层皮肤含水量基本恒定,不需要补;皮肤外层的角质层是疏水层,水想补也补不进去。

“但是我在使用补水面膜后确实能感觉到皮肤变水润了啊。”一位IP来自广州的网友在视频下发表评论,引来热议。“补水是智商税,补水面膜也是智商税!”“可是敷了和没敷确实不一样呀。”“那只是你心理作用罢了。

”补水产品=智商税,补水面膜=智商税?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就此疑问,中国知名护肤专家、理性护肤运动发起人冰寒在其微信公众号推文中表示,面膜可以给皮肤补水,使用面膜后角质层水合度会明显上升,但是如果不做好保湿,这些水分会很快散失。

“关于补水,从技术语言上讲,应该定义为保湿。国家法规的26个功效宣称里,从来没有“补水”功能,但是一直都有“保湿”功能。当护肤品具有一定舒缓、保湿功效,能够让使用者皮肤表皮含水量变高,减少水分流失,其实就是普通消费者眼里的“补水”了。”

言安堂唐胜男向C2CC传媒表示,如今大家通过配方成分学习,越来越了解技术派眼里补水和保湿的区别,这是一件好事。不过补水,更多是消费者沟通和市场化语言约定俗成的名词,并非行业的耻辱。

“她是基于市面上对于补水概念宣传过度现象的抨击,这明明是营销的锅,怎么让技术给背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表示,虽然观点过激了一点,但这位95后配方师说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现阶段补水概念满天飞,这样一来能够引起行业反思,从而回归正途。

03

“防晒检测数据的公平公正”

行业需要建立相对科学的测评体系

第三问,该配方师将提问对象具体到会上某位前辈身上,“你和我们前老板关系到底有多好,他们家的防晒在你们机构检测出来比真实情况要高出那么多。”

她表示,自己曾参与此产品开发,十分清楚产品无论从配方还是原料方面都不可能做到SPF50+,但在防晒力排行榜上却比欧*雅、安*晒、Mis*ine都要高。并直言,如果检测报告和各种榜单都有问题,那消费者还能相信什么。

此番言论是视频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一方面,该配方师将矛头指向疑似某检测机构负责人,猜测其是因为与前老板私交很好,所以对产品检查数据进行虚标;另一方面,则是对现阶段检测机构公平公正性提出质疑。

对此,第三方检测机构小白(化名)认为这番言论主观色彩太浓,缺乏有力证据。“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化妆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正规检测机构想要在产品数据上造假很难。难道就因为交情好所以去冒风险吗?这不现实。但如果是不正规不符合资质的检测机构就另当别论了,毕竟现在各机构乱象横生。”

更有行业人士向C2CC传媒记者表示,如果对数据有怀疑,可以把产品名称,检测报告,和检测机构披露出来,相信业内人士肯定有很多家愿意去测试防晒功效的。

“目前防晒数值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田甜透露,不谈产品本身,人体检测法受志愿者不同肤色、不同皮肤类型影响较大。而一般用于SPF值预估的机测法目前尚未发展成熟,对实验人员操作手法要求高,同样会产生较大误差,行业还需要建立相对科学的测评体系。

总结:情绪不等于真相,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认知,产生对应结论。而护肤是件科学的事,就需要大众以更全面的眼光去看待。

正如唐胜男所说:提出质疑,大胆发问,专家解惑,落地解决方法都是值的鼓励的。但是,不是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是从流量的角度入手,调动情绪,引发恐慌,甚至否定所有美妆行业这么多年的努力,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对美妆产品失去信心,这一点是让人痛心的。

0条评论

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晓霞走市场MORE

鲜锋MORE

在现场MORE

超级店长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