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原料创新”制高点 它将改变赛道规则?

中国品牌全面赶超的科技进化论。
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化妆品类总额1149亿元,同比增长3.2%。从2024年化妆品零售总额的负增长,到2025年第一季度的缓慢恢复,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美妆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美妆行业正在告别以低价低质、营销噱头为特征的低维竞争,转向以科技创新、原料创芯为特征的高维竞争。
近期,国内美妆上市企业纷纷发布财报,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头部美妆企业都在重仓科技研发。巨子生物、华熙生物、贝泰妮、福瑞达等科研型美妆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均处于较高水平。科技研发已然成为国货美妆企业新的内生力。
在美妆行业求解核心增长动力时,国内头部美妆企业的科技进化,又能给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启示?
重组胶原蛋白,国货美妆的“新质生产力”
早在几十年前,国家就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15年,《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明确提出,生物科技、AI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为国家的十大战略领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议题。
作为生物科技领域重要的科研创新成果之一,重组胶原蛋白在近些年的发展,呈现爆发之势。该细分赛道产业化速度堪称奇迹,从技术突破到临床应用,从标准制定到消费认知,整个产业链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7年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83亿元,2022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4%。
回顾全球胶原蛋白产业发展,在传统的动物源胶原蛋白时代,国际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胶原市场。但动物源胶原蛋白存在排异反应、病毒存留等问题,在应用领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市场逐渐被重组胶原蛋白所替代。
不同于传统胶原蛋白产业,中国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关键成长周期,正好也是国内科研成果转化爆发期,中国的科学家、生物工程学家、企业家等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个中坚力量都深度参与其中,协同发展,实现了技术领先和产业化应用。
其中,巨子生物首席科学家范代娣教授率领科研团队,构建了包含毕赤酵母菌、酿酒酵母菌、大肠杆菌等主流的重组胶原蛋白表达体系,其课题组利用基因工程菌生物发酵并且分离纯化得到人胶原蛋白,蛋白表达量高达29.4%,实现年产10吨级的规模化量产。
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巨子生物的研发支出为1.07亿元,同比增长42.1%。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也让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创新和应用领先等方面均展现出可喜成果。
截至目前,巨子生物拥有超过40种重组胶原蛋白分子类型、中国首个重组胶原蛋白发明专利、188项在研项目以及167项专利及专利申请。此外,巨子生物还牵头制定了《重组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敷料》2项行业标准,《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原料》、《重组胶原蛋白透皮吸收测定方法》、《重组胶原蛋白促人源细胞胶原蛋白分泌测定方法》等5项团体标准。
这些数字,也意味着巨子生物是具备“自研”“自产”“自销”全产业链、掌握核心技术的重组胶原蛋白领先企业。
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也是中国美妆企业实现技术和产业突破的内生力。巨子生物作为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者,以及多元化、多场景的应用者,打破了国际企业对中国美妆行业的技术垄断,并完成了反向输出,让中国美妆企业站在了更高的竞争维度。
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可复美的爆品“方法论”
中国美妆企业的长青,如同正在参与一场马拉松比赛,它们追求的不是短暂的领先,而是在寻求如何在长跑中比拼耐力和定力。
在科技时代,化妆品行业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比如大数据和AI技术、基因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等等。特别是合成生物技术发展,为稀缺、复杂成分的生产以及化妆品新原料的开发带来了无限可能。
从早期的透明质酸、角鲨烷/角鲨烯,到现在的重组胶原蛋白、依多克因、麦角硫因、小分子肽,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早已形成全面渗透。
相比透明质酸等其它合成生物原料而言,重组胶原蛋白有更多故事可讲。在功效和应用方面,除了拥有自然和长效的优势,重组胶原蛋白还可以刺激组织修复,甚至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人体器官重建。
任何化妆品原料要想实现行业高增长,都离不开两大规律:一是创研新原料,拓展新叙事;二是提高应用性,挖掘新需求。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爆火,也引来了无数的跟随者。美丽修行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1.6万个美妆品牌推出了含重组胶原蛋白的产品,同质化的产品与功效开始显现。没有技术积累和综合研发能力的追随者,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
在此背景下,可复美胶原棒2.0,正在为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在原料创新和技术应用领域提供新叙事。
近期,巨子生物的重组人Ⅳ型胶原蛋白独家专利(中国发明专利:ZL 2024 1 0545206.6)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旗下品牌可复美推出了添加该专利成分的重磅大单品全新升级版——可复美胶原棒2.0,专注于全皮层修护和根源舒缓褪红。该产品宣称可以直补促生基底膜12种核心物质,修护基底膜屏障;深入真皮层根源褪红,解决“皮肤全场景泛红、屏障脆弱”等用户的深层及细分化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可复美胶原棒2.0通过重组IV型胶原蛋白联合应用HLC型、I型、III型及Mini小分子型共5种重组胶原蛋白,覆盖表皮层、基底膜到真皮层的多级结构修护,构建了全皮层胶原强修护体系。该体系及针对皮肤多层级尤其是基底膜层科学靶点的提出,将改变现有修护产品研发的底层逻辑,成为品牌长期领跑功效护肤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可复美胶原棒(1.0版本)一直是“重组胶原蛋白”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王牌产品,自产品推出以来,3年爆卖了超5亿支。2024年双十一,该产品蝉联天猫面部精华类目TOP1、液态精华类目TOP1和修复类目精华TOP1,并获得抖音液态精华类目TOP1。
而这些数据,也恰好证明可复美胶原棒在科技时代的语境中,已经抢先占据了消费者心智,其升级后的2.0版本更将在未来与国际品牌争夺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中,掌握更多的先发优势。“拓展新叙事”“挖掘新需求”,是可复美可以持续打造核心爆品,抢占市场发展先机的“方法论”。
“涌现效应”突显,重组胶原蛋白改变美妆格局
一棵大树倒下,声震四野;一片森林生长,悄无声息。
当国产芯片突破封锁、新能源汽车席卷全球、DeepSeek挑战OpenAI时,许多人惊叹,中国科技怎么在短时间内突然集中爆发了。这一切,其实并非偶然,在系统复杂科学中,它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涌现效应”——当系统内部相互作用达到临界点,整体表现出全新的、指数级增长的特性。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业的发展,就是中国科技“涌现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爆发的表征,是重组胶原蛋白应用边界的不断拓展:成熟重组胶原蛋白产品不断迭代,新型重组胶原蛋白的产品化突破。
重组胶原蛋白可以被应用于敏感肌修护、抗衰、紧致、医美修复等功能性护肤领域。从产品迭代的角度看,目前除了重组I型、III型胶原蛋白以外,有的企业已经在重组IV型、XVII型胶原蛋白获得了研发突破,并完成了产品转化。
以Ⅳ型胶原蛋白为例,IV型胶原蛋白是脊椎动物胶原蛋白超家族(29种)进化最为古老的胶原蛋白,其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赋予了基底膜力学支持、信号调控以及分子筛选功能。
研究发现,IV型胶原蛋白作为基底膜骨架的核心成分,对于维持基底膜的完整性和渗透屏障至关重要。基底膜中IV型胶原蛋白的降解,会引发皮肤炎症、屏障功能下降等。虽然理论体系研究早已成熟,但过去由于技术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原料量产和应用突破。
巨子生物凭借独家专利技术,成功实现重组IV型胶原蛋白的高效表达与功能优化,攻克了重组胶原蛋白设计难、修饰难、调控难、分离难等技术瓶颈,提升了产品的生物活性与稳定性,并在中国首次完成重组IV型胶原蛋白与基底膜屏障完整性作用机制的系统性科学验证。
第三方权威机构功效数据检测结果显示,使用添加巨子生物独家专利成分重组IV型胶原蛋白的可复美胶原棒2.0, 在功效维度上比原有1.0版本有了直观跃升,14天修护效果提升31.8%;15分钟褪红效果提升213.9%,15分钟保湿效果提升41.3%,实现全皮层范围的速褪红、强修护、筑屏障、高保湿。
巨子生物在重组IV型胶原蛋白获得突破,是中国美妆企业在原料创新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锚点。随着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突破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各大厂商、品牌把角力场移至类型创新和产品创新之上,科技竞争成为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的焦点,“涌现效应”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重组胶原蛋白未来发展的常态。
在过去很长时间,许多核心化妆品原料被国际巨头垄断,中国品牌只能被动地追随,长期处于被“卡脖子”的状态。巨子生物的重组IV型胶原蛋白,正在开辟全皮层胶原强修护市场独立的价值单元。
巨子生物在合成生物研究、核心成分量产、C端爆品打造等多重突破之下,正在重塑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的价值链。而对于中国美妆产业而言,原料创新的本质,是消弭“原料代差”,重组胶原蛋白作为最具突破性的中国特色原料,或将改变未来全球美妆市场的竞争格局。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刊发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2CC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C2CC会及时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并遵循C2CC创作共用约定。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C2CC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0条评论
没有更多啦
加载更多